三千教化垂仁蒂
先生除著作与文化交流之外的一项主要工作是培养学生弟子。先生应时代风烟弘法教化,早在 1984 年出山之前,经诸位师尊许可,于从师自修之余,便开始授徒传功。 1984 年万轮真甲子,先生正式出山,重开法境。时值“文革”之后,华夏文化百废待兴,脉学的宗风更因传承年代悠远,一时让世人很难通达当年旧境。于是先生将这宗传法乳、深浅同源的学识泛而传之,通过海内外的学术交流及推广让世人渐识之,宗风的传播与发展初具规模,可谓“宗风弘宣,法境初示”。 1994 年甲戌年,应天时神传启始,先生于北京理工大学开办了“龙虎神功·化神为气”神传班。是年,先生更数次起法,以“中华魂”为核心,将脉传宗风的传播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先生秉笔荷担,授徒课教,为世人全方位地展开了传统文化的长卷,万法诸艺,令人叹为观止。为使宗风的种子遍撒天下,先生于北京、哈尔滨、南宁、大连、芜湖、广州、杭州、武当山等全国各地频繁开展教学活动,广纳弟子,有教无类。先生围绕“文以呈真,武以演道”的脉络,向人们揭示传统文化的内涵。叙说脉传的水流,随之泛波,而成江河之势。先生虽屡历困境,面对诸多磨难,却从未放弃,其中的辛劳,非亲历者不足以道尽。 2000年5 月先生应武当拳法研究会和《武当》杂志社之邀——“名师传真法,结缘武当山”,传授宗传武学。在四年的时间里,先生在武当山共举办六期丹经武学专 修班,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一时学之者众。
先生于武当山首届专修班上授课
2002年,先生于京郊通州筹建了北京市循经太极拳培训中心,建立起一个有固定场所的独立教学机构。教学方式从短期教学转变为长期教学,随到随学,为大众了解学习宗风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
先生在北京市循经太极拳培训中心演练太极拳 先生觉世宏道,门下弟子三千,使传统文化的精华,波泛海内外,不拘泥于传统师徒相授的模式,适应融合现代教育模式推广宗风学识。其时全国多所高校将“真元养生法”的内容收入到体育教学课程中,感染了大批青年学子追慕文化、践行传统,为宗风事业的弘扬储备了后备力量。1993 年先生来到北京海淀走读大学中国传统文化学院担任教务院长,在教学方面安排了系统全面的教学规划,理法并传、文武兼修。学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各方面都有了迅速地提高。
北京海淀走读大学传统文化学院师生合影 由于文化背景与社会环境的差异,人们面对传统文化也有着不同的接受能力。本着“有教无类”的古训,长期以来,先生亲自为学生授课带功,始终以宗风脉传为重,德化所及,感通异类。先生教化重心迹,不拘于形迹,因缘设法,随机化育,于日常生活之中激励教诲学人。先生还从多方面关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对求知好学的学生,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并指导他们更快地前进。在武学修为之外,教学中还注重文化方面对学生的熏陶,期望学生在文武两方面都能有所造诣,使学生受益甚深,在智慧开发、武技演化与医疗实践等方面均有不可思议的进展。
先生在授课时曾表达了对学人的愿望: “继往开来,弘扬传统文化,振兴民族精神;牢记祖师当年‘为使天下众英豪益寿延年’的遗愿,作为宗风脉传的继承者应体现自己的拳拳之心,在新的时代要做出新的贡献”。 经过先生数十年的教化抚育,众多弟子学有所成。先生常问 :“马拉松的第一棒我跑了,难道第二棒还让我跑吗 ?”亦曾对弟子有言:“扶上马,再送一程。”为使宗流脉传,师生相继,先生适时逐渐将教化演真的使命交递于后人,令弟子践行实证,自度度人,以成就济世之广材。先生则杜门修养,专心著书,避世隐真,实乃大君子风。 先生行教化之路,愿力宏深,道德高洁 , 治学严谨,持为一代宗风弘仁。先生是延源千古之中华精魂的代表,他的神魂早已与“中华魂”融为一体,万古云光,千年一脉,凝之神魂,成中华文化之重振不朽。 先生诗曰 : 慈祖开真演大道,始昭金华统脉轮。 乾坤得位呈天地,师祖相承见性真。 天心不改方持久,元光自守存圆浑。 金甲仁尊辉圣教,遍撒华夷一片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