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经太极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查看: 826|回复: 0

为弘宗风添薄力,辗转反侧渡有缘

[复制链接]

51

主题

98

帖子

3380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380
发表于 2020-3-18 18:06: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初次接触丹经武学到如今将其作为自己的专修专持已近三个年头,三年来得到宗风法乳哺化的好处真是说不能尽。与这个由浅入深自修自持的过程相伴而行的就是在辗转反侧广结有缘,为宗风弘传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想想当初的自己,对宗风脉传尚处在懵懵懂懂、疑惑重重的阶段,是初传我功法的方老师一次又一次权巧方便、苦口婆心地点化,才让我渐渐了放下了偏执,把心一点点贴近了宗风温暖的胸膛,听到了来自中华先祖的千古呼唤。当年李老师曾来到这座钟灵毓秀的城市播下了传统法乳的种子,叵耐此后的二十多个春秋里修真自持者众,而警喻世人、自觉为宗风弘扬做贡献者少,唯独方老师数十年来如一日,虽身单势寡依然在小心翼翼地传递着宗风脉持的火种。在做这些弘扬工作的时候她遇到过很多难以言表的苦衷,但是依然“全凭丹心一点忠”,以接引新人、度化有缘、继祖大业为己任。她坚定的道心、坚忍不拔的毅力给我们这些后学做了良好的榜样!我曾数次与她单独聊天时听她语重心长地慨叹:“如今什么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把这门绝学怎么弘扬下去!尤其在这座城市,不能断在我们手上!”可以说方老师的信念是鼓励我后来坚持不懈去做弘扬工作的直接动力。

人生有时候似乎非得经历过一段幽幽暗暗、曲曲折折的隧道以后才能看到那头的光明。曾经的我也是在黑暗中经历了漫长的挣扎之后才有幸得到了传统文化慧光的照耀。从大乘佛法、到儒家经典读诵,到道家养生,再到祖国医学,再然后是遇到了文武同宗、性命双修的修真法门。生命就是这样在不断的找寻中走向光明。这种如同长途跋涉后找到沙漠甘泉的内心喜悦是难以言说的,因为经历过黑暗就能深味黑暗的苦,所以本能地希望能把好东西带给大家分享。佛门有偈曰:“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在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这三大布施中又以法布施为重。所以当自己走进宗风在身心两方面得到诸多益处之后,自然而然就想到了把要把这么好的文化精髓拿出来与有缘之人共享。这是我后来自觉去做弘扬工作的第二个内在动力。

玄秘塔碑文中有言:“夫将欲驾横海之大航,拯迷途于彼岸者,固必有奇功妙道欤?” 作为一代正宗的传人李老师三十多年来苦心授艺(文武两途的修为)正是在践行着他“欲驾横海之大航,拯迷途于彼岸”的慈悲宏愿。作为他的徒子法孙,我想每一个人都应以师心为己心,以一己之微薄之力为这艘横海之大航摇桨鼓劲!老师曾说:“时代变了,当今的任务是替祖师爷弘法,躲在深山算什么?!”所以他的生活才以秒计算,且不论早期救治五千例聋哑、创办国术院、参加国际文化交流、开中华老味餐饮店、举办个人书画展等等,仅就这一部接一部的撼世法典、斑斑文卷就足够让人呕尽心血了!面对这样的心怀、这样的付出我们怎能不为之动容?而“动容”的最佳方式我想就在努力修真自持的基础上为老师警喻世人、教化众生贡献力量。这样的贡献也许并不轰轰烈烈、也不惊天动地,只要凭着一颗丹心踏实地去做就是在助师一臂之力,或者只是“半臂之力”,但它依然弥足珍贵,因为有心比无心好,做比不做好!

我始终坚信“做事虽无人见,存心必有人知”。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遇到有缘人总是竭尽全力把我最大的财富——丹经武学介绍给他们。老师说:“我们不学雷锋,要学太阳,让每一个靠近你的人都能得到温暖。”所以在做这些工作的时候自己虽然免不了损耗,但是当真把一个人引进门后的那种喜悦又是常人难以体会的。这两年来先后已引导了七八位有缘人走进了丹经武学的巍峨殿堂,其中三位参加了今年暑期的“文武同宗”少儿班,一位参加了十一举行的丹经武学高级研修班,两位走进了北京循经太极拳中心面授,两位由我来帮忙函授。另外有十数位尚在进一步引导当中。其实讲“度化”我辈资质和能力还不够,能做的仅仅是将其引入门径而已。在不断地“识人”和“引人”过程中也渐渐有了一些自己的体会和经验总结。提炼出来供大家参考,不妥之处欢迎贤者批评指正。

第一,要做的是考察心性。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心地不正、动机不纯、见利忘义、俗事纷扰者不教,自以为是、狂妄自大、不信传统、意志不坚者不教;反之心地正直、讲信讲义、谦虚恭敬、信受传统教诲者则可以与其沟通。先贤曰:“课子课孙先课己,成仙成佛且成人。”一个人如果做人都有问题,如何叫他去成贤做圣?师言:武当者,武挡也,是以武挡天下之求道也。且不去考虑入门后能否吃得住练武带来躯体上的种种痛苦,但就心性这一关不过就可以一把将其挡在门外。心,只要心性过关就算其最终目的不是为了登顶行圣,只是为了改善健康、或是增加生活情趣均可以乐而授之,因为这毕竟也符合当年三丰祖师“欲使天下众英豪颐(益)寿延年”的遗愿。

第二,要把握好入手门径。由于接触的人各分群类、禀赋各异,有的是母校的大学生、有的是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学生或家长,有的是在当初在学佛时遇到的佛学同修,还有的是通过我在和讯网的个人博客结识的陌生网友等等,这样就要求我把握好每个人的心态,对症下药,找到最好的沟通突破口,以“诚”和“巧”二字为心诀。比如有对武法感兴趣的,就可以从通俗武侠小说入手,讲到咱们真元修真法的“国术史实”,再进一步介绍国术大课堂中涉及的各种内家功法、神兵武库等;有对书画感兴趣的,就可以为其介绍丹经武学里武当龙形大草、天龙神剑,以及李老师达到“儒之至极”的文人三绝和文人六艺,再进一步引导其了解传统修为中文武同宗的内在关系;有对太极感兴趣的,就告诉他太极拳在整个浩瀚无边的国术文化中所处的位置,丹经武学里的循经太极拳与社会太极拳的区别;有要改善身体健康的,就告诉他丹经武学在治病疗疾方面的特殊功效,再进一步告诉他这其中的医学原理;有对修行感兴趣的,就告诉他咱们的“三界修真法,万乘统元功”的修学次第以及它所涉及的易理、源流、终极目标等,尤其是与有一定佛学修为基础的朋友介绍的时候一定好把握好分寸,千万不可妄自尊大,当然也不必妄自菲薄,要把深浅同源、限期取证、正宗俗流之分的道理真正说清楚方为妥当,不能引起对方的反感,以免断人慧命。所以这第二步是最重要和最关键的,有时候恰恰是你真诚的态度、严密的思维、绘声绘色的表达赢得了对方的信赖和兴趣。这就为下一步工作打好了基础。

第三,步步跟进,直至真正入门。从初次为其介绍导引到最终能真正入门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多次沟通,反复答疑解惑、还要相好时机步步跟进。长则三年五载,短则一年半载,,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当然也有天性自昭、清正秉为之上士,一经点拨即可导入宗风者在此不做讨论。由于传统文化缺乏是当代人的通病,而真元修真法是国术之精髓,是绝学之巅峰,非一般后天学识所能测度,所以还有很多人初次接触是无法与其开门见山地介绍丹经武学的,我采取的办法是“迂回战术”,即让其了解学习初级的或通俗的传统文化入手,比如有的人先推荐去学学中医,了解一下经络论和气化论、子午流注、脏像与五行生克等等,在此也向初学者推荐中国医科大学曲黎敏教授的《黄帝内经养生智慧》讲座,有网络视频也有出售文本;有的人则介绍《太上感应篇》或《弟子规》使其了解修为要从做人打好基础,在此向初学者推荐钟茂森博士的《太上感应篇研究习报告》和蔡礼旭老师的《幸福人生讲座》,大方广网(www.dfg.com)均有视频讲座;有的苦于探索人生真谛的就让其先去了解佛法,参一参“未生我时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的话头,在此向初学者推荐央视制作的七集大型公益节目《和谐拯救危机》,可直接搜到诸多网络视频;有的希望对丹经武学做个全面了解,可以推荐登陆丹经武学网,尤其是进入论坛了解更多详情和学友们的修习心得,给其信心。根据个人根性,也可以将一些先学发表在论坛的修习心得打印成册给新学者参考,我曾将文真老师的《忆李真阳餐饮店》整理成册推荐给初学者,发现效果相当不错。此外,我的个人博客主要也是用来作为弘扬传统文化的一方小小的阵地,特意上传了方方面面传统文化的初步知识,营造一种清新恬静的风格,若读者朋友们来此心灵上得到慰藉并有所获益我就万分欣慰了。总之方法多多,最主要的是要做到对症下药,如此才能一点点为其铺平通向宗风脉传的道路。

第四,做好及时反馈,解疑答惑、监督执行。经过以上“三步走”,等到各方面机缘成熟就可以引导其通过函授学习功法,适时再引导其购买李老师的典籍,或者鼓励其直接到位于北京通州区的中国循经太极拳中心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面授。新学员学到功法后辅助工作并没有到此结束,而是要保持经常联系,监督其行功不断,鼓励其克服困难,如有疑惑依然要耐心耐意地帮忙解答,自己水平不够可以请教老师。通过长期的以老带新,渐渐地让初学者找到心之所属,融入宗风温暖的大家庭,在生活上成为朋友,在修学上成为道友,互勉互助,共同进步。如果引进门后就不管不问了,我想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反之,做好了也培养了自己善始善终的好品质。

在进行引导的过程中我个人经验是要把握好以下几点原则:

第一,有病的先去治病。有很多初接触丹经武学的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躯体疾病,有的还是多年沉疴或是疑难杂症。遇到这种情况我一般会先让其就医治病(正好我认识一位老中医,他早年历经艰辛到九华山拜某禅师学医,尤其擅长医治疑难杂症),然后再谈练功的问题。这样可以避免老师在传授功法时过大的损耗,另方面,治好病后再练功可以减少其在行功过程中的躯体痛苦和心理压力。

第二,非自愿不强求。有的人光与其说理论不起作用,非得让其亲证了你自己身心的明显的改观他才有可能信,像我父亲就属此类,我一直希望他能通过练功改善体质,无奈也是自己修的不够,还未能让他在我身上看到足够的变化,所以像这种情况,即使是自己的亲人也丝毫强求不得,即使就教了他,若不坚持天天操练,功夫等于白学。正所谓强扭的瓜不甜。在引导别人时也是一样,有很多是因缘的问题,来不得半点勉强。也正是“黄金万两不卖道,十字街送有缘人”。

第三,但求耕耘不问收获。很多时候,遇到的是一些泛泛而交或萍水相逢的人,如果话机对头也就随缘地为其介绍丹经武学,讲得或深或浅,依缘而定,并不必去煞费苦心,有所希冀,只是尽心尽力就好,得之是其幸,不得是其命。若真于此有缘,也许只言片语也能震动其先天一粒真种;若于此无缘,就算磨破嘴皮也不见动容。

在做弘扬工作我是一直做得乐此不疲,尽管期间自身也受到过大大小小的损耗,但是这恰恰也是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因为要常为他人演说,所以不得不去翻阅老师的书籍,这与最初硬着头皮味同嚼蜡式的阅读有天壤之别,心存利他之心反过来却成为利己之行。老师的书是确确实实是开卷有益,一边读一边把自己想象成初学,带着初学者可能会问到的疑问在阅读的过程中寻找答案,渐渐地只觉得“智心通明,慧目莹澈”起来。另一方面,在弘扬过程中每成功一步,也给自己带来了信心和勇气,虽然自己也是初学,开始也有很多疑惑,但就是这样在帮别人解疑答惑的过程也一点点解开了自己的很多心结。如去年年底为了引导一位佛友,我们反复地为丹经武学与学佛的修学次第的区别问题产生争论,彼此都难以说服对方,我在情急之中听到老师的《修真图录》出版了,于是迫不及待地卖来细阅。一口气读完后,真觉障云尽散,醍醐灌顶,好不快哉!遂趁兴写下一首不成律的七言《读<修真图录>有感》:
华颠大道纳玄图,读罢诸惑顷刻除。
步宵捷径师真指,万千学人上正途。
九转玄功移鼎炉,真如道妙此中出。
匹夫岂无凌云志,仙籍留名我不输。

就这样一路走来,通过广行布施,多方接引,由最初的懵懂到如今的渐渐朗然,这不正是在成就他人的同时也成就了自我功德吗?!当然,作为初学,修真自持依然是基础的基础,如果自己都是泥菩萨过河,所行也就难以更远,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只有在自利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利他。我谨记着李教练的教诲:“要想给别人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

真元修真一法,是开黑暗之明灯,脱生死之良方;是渡苦海之舟航,出三界之径路;是万世出世之妙道,登顶行圣之正因;是三界人天之耳目,明心见性之慧灯;是破地狱之猛将,斩群邪之宝剑;是五千大藏之精髓,八方总持之要门;是十方虚空之无际,广大一性之圆明;是最尊之妙门,有无边之功德!惟愿每位学人皆能虔心向道,以自我之艰苦修为度脱更多有缘,以攀登中华国术之巅峰领略无限风光,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进入到传统国学之大慧玄妙的摩天真境,让丹经武学的星星之火燃成燎原之势,让国术脉传的春风吹遍五岳三山,吹遍神州华夏,吹遍寰宇!

版权声明:本文整理自丹经武学——循经太极拳培训中心网站,原作者ID:芷竹,发表于2010年10月17日,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已有 0 人打赏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丹经武学循经太极与健身

GMT+8, 2025-7-4 23:19 , Processed in 0.05712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