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经太极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查看: 750|回复: 0

传统修真武学是文武双持之法,有文高于武之说

[复制链接]

153

主题

190

帖子

1113

积分

勇威士

Rank: 6Rank: 6

积分
1113
发表于 2019-12-16 16:5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传统修真武学是文武双持之法,以武演道,以文载道,从而有超凡入圣之修为。这也是《易经・系辞上》所说的:“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修真的武学,武为武功,学为文化,文为阴而武为阳,有阴有阳方为大道,合为一体方可呈真。当然这种阴阳的划分并非界限分明,比如武功的修持也是有阴有阳。我们修炼武功的时候,起手的式子多是以升阳为要,以涣发身中元阳以醒脑提神,从而更好地进入练功的境界。



在升阳之后,就要降阴,以使身中的这股元气升降有序,开合有度。但是很多人练功的过程中,因为阳刚气化,容易化生力量,往往执着于“开与升”,而忽视了“合与降”,比如太极拳“揽雀尾”的修炼中,很多人会忽略了抱球的专修;重于“掤”、“按”而轻于“捋”,这就使得身中元气外放而不能内敛,以至于逐渐消散,此非修行之道也。
在修真武学中有文在武之上说,是因修习武功到一定阶段之后,再想提高,就需要静功和文化的修持,要不然就无法继续提升。比如说练习武功时很难锻炼到的胪腔,只需要念诵“嗡”就能很轻易的得到震动。
念“嗡”是密宗修持之法,在中原则另有操持之功夫,这种类似的修行就是声律的操持。比如儒家针对儿童的声律启蒙教材《声律启蒙》中,它的前两章节就是一东二冬,也能很好的震动人身体的气脉,震动人的胪腔,从而开启人的智慧。



《声律启蒙》是儒家的学子书写而成,是基础教材。而我的老师李兆生先生所书写的《声律真诠》,则是融合儒释道三家的修真丹家的作为,其中蕴含了特殊的灵性,远远高于《声律启蒙》,能更好的启迪灵性,涣发智慧的闪光。
古代文人三绝是诗书画,三者的关系非常的密切。声律是诗词歌赋的基础,声律的根本也离不开阴阳,是大道的体现。书法与国画也是如此,在习作中要有阴阳,有意境。有人说中国的字是画出来的,中国的画是写出来的,可见书画之关系。中国的国画要想有品味,则必然要配上诗词,诗词要以书法来书写,如此一来,则诗书画合成一体矣。
武功的修习和诗书画的修持都离不开精气神的运化,这也是修真武学能文武合参的根本。文在武之上,是说文高于武,但文的修持必然要建立在武的基础上才能更具神采,否则很难言真。



记得1994年李兆生老师于南宁开班传习文武诸艺,教导我们画圆之法以进修书法,当时习练是什么感觉都没有(这是因为自己身体虚弱,元气不足之故),因此当时对于练字也能修习功夫是有一点疑惑的,总觉得不如练武功那么靠谱。
直到近年来,随着练习武功时日渐久,身体元气得到了一些补充,再重新读书写字,才发现老师当年所说并非虚语。现在只要坐下来一读书,一写字,小腹就开始发热,这种感受比单纯的练武功更强。
细观先生的著作,文的内容,如《翰墨缘》、《声律真诠》、《李兆生禅诗百卷翰墨真迹》等;武的如《真元宝笈》、《中国太极拳统真大典》、《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老子三清大法》、《太乙金编》等,无一不是文武皆在其中。文中含武,武中有文。



可以说,真元一脉的修真武学,是融合了修真丹家的长生真慧、武林宗脉的神剑真锋、书家的龙泉秋水,从而结成人类的真如,是通向摩天真境的途径,让天下有情众生可以在大定的寂静中升华,超越茫茫的宇宙。
书此文,以恭贺先生的《李兆生书画全集》即将出版。


已有 0 人打赏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丹经武学循经太极与健身

GMT+8, 2024-10-26 23:42 , Processed in 0.05245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