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暑假丹经武学少儿文武同宗班,使得年年参加班的孩子彼此期待着在中心见面,见面时那股兴奋劲真可谓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前年儿子在两岁八个月时第一次参加少儿文武同宗班,离开时姐姐们依依不舍,说等明年少儿班再见的时候已经超过三岁,就不好逗着玩了。今年儿子第三次参加少儿班已经四岁八个月了,秋秋姐姐说他没有前年那么好骗了。回想起去年孩子们炼刚猛的少林玉环桩威风凛凛,可一炼柔劲的武当玉环桩就像有力无处使一样没精打采,今年炼武当玉环桩也有了成年人的沉稳。忽地发现,3年来,我不但目睹了自己儿子的成长,也见证了少儿班其他孩子的变化。 去年少儿班年龄最大的小裴,今年要升读高二了,由少儿班学员升级为辅导员。凌晨5点负责吹哨子督促小学员们起床,组织他们给祖师爷行礼,再到院子里炼功。炼习小炼形、少林玉环桩、武当玉环桩、紫阳针、元明功和蟠龙展足等功夫,纠正小学员的动作,教会新学员。组织课后搞卫生、洗毛笔、收毛毡和墨盒,还组织吃饭和才艺展示。去年小裴在各种功夫、书法上展现出的功底不愧是少儿班的老大哥,今年他则展现出了不凡的组织能力,以及难能可贵的责任心。比如纠正动作一丝不苟,不少小学员跳完紫阳针后没有按规矩收功就直接停下,小裴也不厌其烦一次又一次提醒。一次次点醒上课走神的孩子,想在家长面前撒娇不愿意训练的小孩也会被裴辅导员毫不客气地抓去训练,俨然一个严格要求的教官。在外出森林公园炼功时,小裴吐槽吹哨子吹得气都没了,家长们哈哈大笑,我在心底暗暗为他的认真负责点赞! 少儿班结束后,仍然留在中心年龄最大的孩子是小王,由他组织孩子们日常炼功读书。小王一直是少儿班的人气王,幽默好玩又有正义感,一开始大家都不怕他,笑嘻嘻的,后来小王订下陪大家一起受罚的规矩后,小孩子们都服他了。小王走后,留在中心的6个孩子中12岁的阿美最大,她组织小家伙们进教室读声律,6岁的小罗玩得正高兴,随口就回“我不读”4岁多的小杨也跟着说“我也不读”,只见阿美姐姐一声不吭,一手把不情愿的小罗硬生生拉进了教室,小杨一看,也只好跟着进去了,随后,教室里就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回想起少儿班开始前,已到中心的孩子中,年龄最大的小谢也是组织小孩子们炼功读书,带领他们玩游戏。 我总算发现了,经过几年的少儿文武同宗班的学习,少儿班的大孩子们都有一种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会成为小孩子们的榜样,会成为辅导员。约束自己,照顾幼小,尊从年长,这样的孝悌观念在少儿班中落实到方方面面,处处可见。这样将来在社会上工作,与不同年龄的人打交道时,就有进退得宜的能力了。 儿子还不会扎炼功带,每次都找姐姐帮忙扎。早上炼功时间到了,儿子还没起床,孩子们就会抓他痒痒把他喊醒去炼功。吃饭夹菜太远夹不到,哥哥姐姐们会帮忙,还教他不忘说“谢谢”,咳嗽要别开脸,一些礼节礼仪大孩子们教他的效果比我教得还要好。学了《弟子规》后饭前感恩,饭后洗自己的碗,甚至帮父母洗,课间搞卫生,集体投票谁的床铺整理得最好。 9岁的小叶刚来时,不愿意炼功,说炼功是爸爸的事,结果在最后一天才艺展示时打了武当玉环桩,老师评价“步法非常端正标准”。回家后,他的父亲在群里说“现在儿子懂得关心我了”。 为人父母,容易会按照自己的经验教训,有选择性地教育孩子,比如有注重让孩子多才多艺参加各种才艺兴趣班的,也有注重健康学武的,注重弟子规的,注重读经典的,也有自己小时候放养式地过,就让孩子也顺其自然这么过。既然大匠授人以规矩不授人以巧,该如何教育孩子,按理来说,不同的父母,性格不同,身处环境不同,志向不同,应该有不同的教育方式,但原则是相同的。我自从学了丹经武学后,思维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万物相生相克,阴阳缺一不可。一棵参天大树,不能只注重施肥,不注重阳光,也不能只要阳光不要风雨,更不能孤木不成林,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不同的教育重点,古人认为“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年养德”。到底养性养正养志养德的核心是什么呢?我想,应该是“道”。 “朝闻道,夕死可矣”,人从出生到死,终其一生都应当追求大道,而非在社会上随波逐流。
丹经武学“文以载道,武以演道”。一代国学大师李兆生先生年少时接受的教育是这样的:《情系中华魂》里记载李老师四岁时“始习诗文韵律,描红课颂,绘画雕刻。传统评书,皮影,民间传统风格文理等课业,其后练诸艺及内外功夫,后入塾,师从吉林名笔高永昌(笑尘)先生,继续学习诗词赋律传统学知”,八岁“始从吉林名笔高笑尘先生临池柳公权《玄秘塔》达三年之久,入小学”,十三岁“拜武当太乙铁松派十二代师尊阎政昌先生为师,赐号真阳”。古今之圣贤无不是能文能武。王羲之以书法闻名于世,曾任宁远将军,被称呼为王右军。李白号称诗仙,其剑术也是十分高超。岳飞身为名帅,能写下流传千古的《满江红》。 今年暑假的少儿文武同宗班既有《弟子规》的学习以及落实,也有经典、诗词,声律吟颂,还有书画、篆刻、皮影戏、中医、观星、传统习俗、对联、写作文的学习,以及一系列有传承的正宗武学。以前不明白一群年龄不同的孩子,教育重点不同,怎么能在同一个班中学习呢?带儿子参加了三期的少儿班,目睹三年来孩子们的变化,总算体会到什么是有教无类,因人制宜。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少儿班上,孩子们每天习文练武,年年如此,看似平淡无奇,而孩子们的进步,不得不说依仗的是少儿班众多老师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不满三岁的小毅喜欢读经典,读声律,他父亲说小毅一到中心就打了一套手舞足蹈随“像模像样”的功夫,他母亲惊讶得难以置信,我却深有体会,因为我儿子不满三岁第一次参加班时也这样。三岁前为幼儿期,天性保留最好,模仿能力超强,兴趣先入为主,有什么就模仿什么,就应当有文有武的熏陶。所谓熏陶,并非要求形似,而是内在实质的神似。如果老师没有深厚的“功力”,把传统学识传神地表现出来,两岁多的孩子又如何能够得神而会呢? 少儿班的主讲老师——文熙老师、王老师、杨老师等均师承国学大师李兆生先生。李兆生先生书画能“以神意相感,寄于毫端,具有振动身心的力量”,少儿班的小学员们在王老师的指导下短短几节课就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会了李老师画的公鸡图,各有特点。我作为家长,沾了孩子的光也能蹭课旁听,第一次画的公鸡传神程度也大出我的意料。 李兆生先生“文字深蕴智慧,至广大而尽精微”,他的学生文熙老师作为丹经武学论坛坛主,文笔深得李老师真传,文辞造诣精深。文熙老师以森林公园郊游为例子教孩子们写作文。起初孩子们觉得郊游时在游乐场玩的时间太少,风景不够惊艳,觉得不够快乐。文熙老师用自己所拍的照片引导孩子们观察,回忆,分析,并写下范文讲解,课堂上一片平和,仿如换了一片心境重游森林公园,学着范文又犹如欣赏美妙的画卷,终于孩子们有了新的标准,新的心态,重新理解了此次郊游的收获与意义。13岁的蓉蓉还在第二天一大早就交了所写的作文。不得不佩服文熙老师的文笔和气场。 杨老师教孩子们传统声律,持颂《真阳对韵》和诗词古文以及谱文。以音弘法是用声音震动人身经脉脏腑心神颅腔,使灵性得以弘达。杨老师用传统的声律持颂方法,辅以内功的气脉振动教孩子们以音弘法。无论是有“五千年文明灵性之史”的《真阳对韵》,还是婉转的《忆江南》,又或者悲壮的《关山月》又或是充满灵性振动的丹经武学总纲,孩子们和家长无不沉浸其中,情不自禁吟咏啸唱。课间经常听到大家一边干活,一边持颂的声音。
儿子今年仍与前两年一样,看起来对教室上课兴趣不大,课间与哥哥姐姐们的各种游戏玩耍仍是他的最爱。可回家后,他一高兴就要持颂丹经武学总纲以及在少儿班上学过的诗词。就连炼功时放的《男儿当自强》也经常哼唱。还拿了玩具刀骑在大气球上,嘴里“蹬蹬蹬”地嘟囔着,问我像不像皮影戏里的暴彩文。最大的变化是愿意主动做家务了,吃饭前给大人夹菜,饭后洗碗,收拾东西。有一次吃糯米鸡(外面用荷叶包裹),我没像以前那样什么都帮他弄好,他有点着急地说“(把荷叶)打开”。我边吃自己的饭边说“要不要请爸爸帮忙?”他发现爸爸正在打电话,立刻醒悟过来,说:“我应该自己弄”。有一次要出门走亲戚,他爸爸让他喊我收拾东西,他发现我正忙,就说“我来收拾吧,妈妈你教我。”我不得不感叹,孩子就像复制机,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都会在他们的心里重复一遍,并在行动上重新演绎出来。 人在年少时,一定要立志。在少儿班最后一晚的立志课上,孩子们剖白自己想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发现少儿班的孩子们志向都很淳朴,多是善良、文明、报效祖国、帮助别人、分清是非、勇敢等等,并没有以高富帅,白富美为追求。11岁的阿茂想成为一个好人。老师假设了一个让人感到为难的场景引导阿茂得做一个智勇双全的好人,好人是做人的底线;11岁的小陈希望能成为做到《弟子规》的人。老师说《弟子规》是蒙学的内容, 11岁要开始认识更丰富的世界;老师对初学丹经武学的小仇则希望他有好的身体,成为有英侠风范的人,为国为民才是真正的大侠;10岁的阿牛想成为能报效祖国的人,老师知道他经常贪玩得过了吃饭时间才回家,就说在外面玩,该吃饭的时间就得回家,身体好了才能报效祖国,否则就是祖国报效你了;9岁的小叶希望能帮助别人,老师说帮助别人首先从帮助父母开始,少让父母操心,要多承担家务,同时好好完成自己的学业;当6岁的小罗说想成为英雄时,我立刻想到自己儿子这两年一直都想成为一个大英雄。自古英雄出少年,不同年龄段,英雄有不同的标准,孩子们的志向,可能就是他们心目中的英雄吧。《情系中华魂》记载了李兆生先生的一生“为中华魂、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所付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以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这就是我心目中的英雄,少儿文武同宗班吸引我的地方,是这个班所培育的正是我所向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