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老的修真学说里,修持的时候要保持住清静无为的心态, 要不然就容易产生偏差。而这一点在现代科学的一些理论里,得到了验证。
比如说“观察者效应”:“我们几乎没办法不影响我们观察的事物--区别只不过是程度高低不同。”
谈到这个,我们可以了解一下“螳螂吃夫”现象:“人们通过观察,发现把它们放在罐子里的时候,交配后的母螳螂会尝试着吃掉雄螳螂。”于是人们就认为这是真实的,那么实际呢?
这个流传了近百年的“令人震惊”的“事实”,却是“观察者效应”造成的。在自然界中,交配之后螳螂吃夫的现象几乎不存在。而雌螳螂把雄螳螂吃掉的原因更可能是观察者在场而引起雌螳螂紧张,误以为雄螳螂是敌人才造成的。
这种现象在传统功夫中也存在,比如说武当功夫“玉环桩”,是太乙混元之专修。混元是指混元球,在修持玉环桩时,双手之间会有一团圆球,是内有其质,外有其象的自然体现。
但是如果你意念始终存在于手中,那么功夫就很可能停留在这阶段不能前进。以水撞金轮而论,这个动作,可能是百人百样。那么从予注中元到水撞金轮,手上是一个球,两个球,还是其他?这需要每个人自己去探讨,去修行,去体会。
真阳师于《真元宝笈》“玉环桩何以名为玉环?”中写道:“玉环之法,内气注之,身体内呈两环并起,而交接处置于‘膻中’,因其两手动于阴阳,化合‘太乙’,故使两环相系,结在一处,古喻为了‘太乙双仪环’。”
可以肯定的说,如果你的意念过重,执着于手中的那个球,那么内在的气脉循行就很难出现,就不会练成这种‘太乙双仪环’的功夫。所以说修持功夫当以清静之心而为之,正是“抱神以静,形将自正”也。
|